我們的精選 AI STEAM 課程
AI 圖像辨識課程
對象: 中三至中五,8 次 60 分鐘課堂

- 介紹 AI 及機器學習基礎,包括監督式學習及非監督式學習。
- 使用 Python/OpenCV 學習圖像處理基礎:像素、解析度、特徵提取。
- 親手實踐運用 Colab/Teachable Machine 等工具及資料集(如 MNIST 用於數字辨識)。
- 案例研究:人臉辨識、風格轉移;透過思維工作坊設計專案。
AI 自動駕駛機器人課程
對象: 中一至中三,8 次 60 分鐘課堂

- 學習機器人基礎:歷史、在製造業及醫療領域的應用,以及自主系統原理。
- 感測器及控制整合:感知、決策、路徑規劃,使用 Microbit 平台。
- 掌握程式設計,包括迴圈、演算法及資料結構,並模擬測試機器人移動。
- 專案:設計輔助工具;探討 AI 駕駛的倫理、安全問題,以及法律考量。
AI 智慧網上商店課程
對象: 中三至中五,8 次 60 分鐘課堂

- 電子商務趨勢:智慧商店定義、全球案例,以及對零售業的影響。
- 設計原則:架構、使用者體驗導航、科技整合如推薦系統及聊天機器人。
- 資料工具:用於庫存及客戶關係管理的分析;透過 SEO、社交媒體及會員獎勵計劃的行銷應用。
- 安全措施:支付保護、資料隱私;使用 AI 預測行為及自動結帳。
生成式 AI 課程
對象: 中一至中三,8 次 60 分鐘課堂

- AI 基礎:機器學習及深度學習、生成模型(GANs、VAEs、自動編碼器)。
- 提示詞設計:透過 ChatGPT 認識提示詞設計的基礎概念,學習如何明確設定角色、優化輸出內容,提升與 AI 的互動效果。
- 應用:文字及圖像生成、音樂合成;面對訓練挑戰,如過擬合。
- 專案:運用設計思維方法,構思並製作原型(例如:陪伴型機械人),同時探討人工智能對職場、人類隱私等倫理議題。
註:我們提供可選的 120 分鐘互動活動,讓學生有機會與視障人士或長者交流,從中培養同理心,激發出如智能手杖、AI 陪伴機械人等有意義的創作。
為何學生應學習 AI
在人工智能日益普及的時代,掌握 AI 能力讓學生具備迎接未來的關鍵技能。
1. AI 正重塑職業及社會
人工智能正迅速改變醫療、金融等多個行業。透過學習使用 AI 工具,學生能在不斷演變的就業市場中獲得競爭優勢,同時強化問題解決、適應力及創新等核心技能。

2. 培養批判性思維及倫理意識
AI 教育有助學生培養批判思考能力,學懂如何評估 AI 的輸出結果、識別潛在錯誤,並理解「公平性」、「透明度」及「私隱」等重要概念。這種意識能推動學生在學術與日常生活中,負責任地使用人工智能技術。

3. 達成適當平衡
雖然 AI 提供強大益處,但過度依賴可能削弱寫作或心算等基礎技能。平衡方法教導學生何時及如何有效使用 AI,確保其支援而非取代學習過程。

透過掌握AI技能,學生不僅能培養實用且面向未來的技能,亦能成為具思辨力與道德意識的創新者,為迎接未來挑戰做好準備。
iSEE Mobile AI 課程的獨特之處
- 動手實踐專案:創作實用解決方案,例如為長者設計的 AI 聊天機器人。
- 社會共融:可選與傷健人士或長者互動,以培養同理心。
- 可按學校需求調整:現場授課、可調整課程內容。
- 專家團隊:由擁有 STEM 及社會工作背景的博士科研人員領導。
課程可按學校需要調整,建議每班 25 名學生,另設可選的 120 分鐘社會共融體驗環節。

聯絡我們
*了解更多課堂資訊*